
鮮花電商自誕生起,就接受著市場各種拷問。而隨著其壯大細枝末節的行業痛點也逐漸暴露出來。近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 “質檢總局”)公布8月進口不合格農產品信息顯示,來自厄瓜多爾的近6000枝玫瑰鮮切花,因檢出可侵染的病毒而被銷毀。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厄瓜多爾玫瑰首次登上黑榜。
厄瓜多爾玫瑰是玫瑰中最頂尖的品種之一,各大電商平臺將厄瓜多爾玫瑰作為高端花材銷售,據了解,厄瓜多爾玫瑰在中國進口玫瑰市場中占有率超65%。因而,厄瓜多爾玫瑰屢登質量黑榜對鮮花電商而言也是一場新考驗。
質檢總局披露信息顯示,來自越南、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十種不同品類的進口農產品因質量問題被退運或銷毀。其中,來自厄瓜多爾的兩批,共5970枝玫瑰鮮切花,因被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李屬壞死環斑病毒被銷毀。
據了解,李屬壞死環斑病毒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經濟危害最重的李屬病毒,可侵染多種果樹、花卉和經濟植物,對我國北方的果樹種植業存在嚴重威脅。加上此前花加“毒花風波”來看,鮮花電商上游貨源的好壞已經不單單是花的品相、新鮮度來判定了,而是再次升高了一個層次,即其是否是安全無害的。
作為一個新興領域,近兩年來,鮮花電商尤其受到用戶關注。據速途研究院《2017 Q1鮮花電商行業報告》中顯示,預計2018年鮮花市場銷售額將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而鮮花電商交易規模則不過346億元人民幣。
面對潛力如此巨大的鮮花市場,鮮花電商發展起來卻頻出品控質量等負面消息。一方面,鮮花電商在上游沒有數量充足的大型種植商,農戶種植比較分散,種植水平不高。另外一方面,進口鮮花則因運程遠、損耗大,銷售企業難以掌控種植質量以及產品質量。因而,鮮花電商往往并不容易批量采購到質量穩定、且能持續供應的產品。而“毒”鮮花的事件,無疑又是以個新難點——銷售企業并非專業質檢機構,面對鮮花的安全檢測鮮花電商的能力十分有限。